支原体尿道炎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一个良方,去湿气抗结石降血压保肝脏 [复制链接]

1#

有很多女生吐槽男生不够体贴,当自己身体不舒服的时候,男票只知道说“多喝热水”!实际上,“多喝热水”路人皆知,要真想一起好好过日子,只是这样可不行,毕竟,“说一百次我好爱你,用不了一成功力”。但是,如果医生叮嘱你“多喝热水”,别认为这是在敷衍你,因为有些情况,的确需要多喝热水,就连伟大的医圣张仲景都曾这样说过,并且是在医圣张仲景所传的经典名方五苓散方后的注脚之中。

五苓散是医圣张仲景针对水湿内停方面的一个得意名方,而且也是中医十大名方之一。五苓散的药物组成很复杂吗?不复杂,其实很简单,因为一共只有五味中药,也就是“猪苓、茯苓、白术、泽泻、桂枝”。按照原方剂量,猪苓是十八铢,泽泻是一两六株,白术是十八铢,茯苓是十八铢,桂枝是半两,现代通用剂量是,猪苓9g,泽泻15g,白术9g,茯苓9g,桂枝6g。

五苓散在古代是按照散剂的方式使用的,按照原方的使用方法是,将五味中药捣成细末,做成散剂,每次服用的时候取药末方寸匕(约现代的3g),用白饮和服,每天三次,并且需要多喝热水,使身体出汗。那么,这个白饮究竟是什么?传统的解释,有很多都称之为白饮,比如米汤、白米饮、淅米饮、开水、热汤、白酒等,也有学者考证,白饮实际上是清白米饮,也就是熬好的白米稀饭上的白清汤[1]。

对于五苓散的配伍秘诀,尤其是君臣佐使,古今一直存在争议,不过大部分都是按照《医宗金鉴》的说法,认为以泽泻为君药,道理是泽泻甘淡,可以直达肾脏与膀胱,而且主要发挥利水渗湿的作用;以茯苓、猪苓为臣药,主要发挥利水渗湿的作用;以白术、桂枝为佐药,主要发挥健脾运水、温阳化水的作用。但是金代医家成无己、明代医家许宏,都认为应当以茯苓为君药,清代名医王子接认为应该以茯苓和猪苓共为君药。汉方医家矢数道明认为,五苓散应当以猪苓为君药。

对于中医方剂,君药的选择,大部分都认为是哪味中药的药量大,哪个就是君药,这个其实并不准确,应该是哪个起主要作用,哪个发号施令,哪个才是君药。金匮肾气丸中,熟地*的药量都是桂附的好几倍,但是君药却是桂附,同理,五苓散的五味中药,泽泻的确用量最大,但未必就是君药。按照张仲景对方剂命名的逻辑,五苓散的君药不是猪苓就是茯苓,或者是猪苓和茯苓。如果进行拆方不难发现,五苓散不就是猪苓散加桂枝和泽泻组成的吗?按照全方的主要功效,五苓散全方的君药应该是猪苓。

为什么说五苓散的君药是猪苓,《神农本草经》中对猪苓和茯苓在水液代谢方面的作用做了详细介绍,认为猪苓“利水道”、茯苓“利小便”,很显然,猪苓利水祛湿的作用要比茯苓大很多;且《本草汇言》指出,猪苓“渗湿气,利水道,分解阴阳之的药也”;清代名医*元御在《长沙药解》中指出“猪苓,渗利泄水,较之茯苓更捷”。可见猪苓应该在猪苓散中发挥主导作用,当为君药。这样一来,五苓散当以猪苓为君药,主要发挥“渗湿利水、分解阴阳”的作用;以泽泻为臣药,主要起到“泄肾止渴”的作用;以茯苓、白术为佐药,主要发挥淡渗利水、健脾除湿的作用;以桂枝为使药,主要发挥温阳化气的作用。

对于五苓散的全方配伍,也有学者指出,五苓散中应当有“五味子”这味中药,为什么呢?因为从从五苓散目前的组方来看,全方中没有一味中药具有“除烦、止渴、生津”的功效,如果五苓散中含有五味子,则可治疗“烦渴”之症;同时,从经方中的桂苓五味甘草汤、苓甘五味姜辛汤、苓甘五味姜辛夏汤等常用方剂中不难发现,五味子和茯苓的联用十分常见;并分别从用药组方习惯、方剂命名思路、配伍用药规律、后世临证经验四个方面进行分析,并结合酸辛化甘泻肾的五味补泻原理和现代临床加减的理论实践等角度,五苓散中应含有酸味药五味子[2]。

当然,也有学者认为,五苓散的五味中药没有孰轻孰重,五者缺一不可,并对五苓散的五味中药做了另一番解读,认为方中白术,游溢精气,上输于脾,补脾土之虚;方中桂枝宣通,既可以帮助脾气散精,又可以协助茯苓的“阳化”功能,使水饮阳化成水气津液,就像是“生水”变成“熟水”一般;而方中泽泻助其上归于肺,如同“死水”变成“活水”一般;方中猪苓再将阳化后的“活水”阴化成形,以滋养全身,比如治疗口渴、口燥等症;另外方中桂枝、泽泻组合还可以协助猪苓将凝结后的水液下输于膀胱,通调水道而治疗小便不利;全方五味中药相互配合,可以使“水精四布”,发挥“利水渗湿,温阳化气”的功效[3]。这个是按照《*帝内经》关于水液代谢的路径而进行解析的,倒是颇具象数之理。

对于五苓散中的诸药,原方中对于“桂”这味药,历代医家对此也争议颇大,主要有几种观点,第一种是桂应该是桂枝;第二种是桂应该是肉桂,第三种是桂枝和肉桂都可以;第四种是桂枝和肉桂联合运用。但是从《伤寒论》《金匮要略》两书中所载五苓散主证,应该可以确认方中的“桂”应当是桂枝,而不是肉桂。为什么呢?第一,先看《伤寒论》,书中对五苓散的立方宗旨是太阳表邪未解,内传太阳膀胱之腑,从而形成水蓄下焦,而桂枝既可以温阳化气,又可以解表,表里同治,一石二鸟,而肉桂却没有这个作用;再来看看《金匮要略》,五苓散的主证是“脐下有悸,呕吐涎沫,头晕目眩”,立方宗旨是化气利水、导饮外出,桂枝辛温通阳、化气利水、平冲降逆,虽然肉桂也有类似作用,但终嫌肉桂“气味厚重”。总体来说,究竟是用肉桂还是用桂枝,诚如清代名医邹澍所说,桂枝气薄轻扬,上浮达表;肉桂味厚辛热,下行走里。这样也容易分辨。

现代药理学对五苓散也有广泛的研究,药理研究认为,五苓散具有利尿,调节水、电解质代谢,提高血浆心钠素水平,抑制尿路结石生成,降血压,抑制慢性乙醇中*,抑制乙醇性肝损害,以及抗应激性溃疡等药理作用,临床可用于治疗肾脏疾病,水肿,胸腔积液,羊水过多症,急性泌尿系感染,眼病,术后尿潴留,循环系统疾病[4];也可用于治疗梅尼埃病,肝硬化腹水,膝关节创伤性滑膜炎,特发性水肿,尿潴留,婴幼儿秋泻,中心性浆液性络膜视网膜病变,脾虚湿盛性单纯性肥胖,新生儿*疸,妊娠恶阻,非淋菌性尿道炎,糖尿病,小儿神经性尿频,充血性心力衰竭,急性肾小球肾炎等疾病[5]。

随着对五苓散的广泛研究,发现五苓散可以用于治疗内外妇儿多科疾病,比如肾炎,肾功能不全,泌尿系结石,膀胱癌,高尿酸血症;流行性腹泻,脱水症,肝硬化腹水,术后胃瘫综合征;胸腔积液,慢性肺心病心衰;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高血压病;眩晕,颅内压增高;特发性水肿;产后尿潴留,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婴幼儿腹泻,小儿鞘膜积液,小儿肾炎,小儿神经性尿频;关节腔积液,淋病合并睾丸炎,骨折四肢肿胀;中心性视网膜病变,青光眼等疾病[6]。另外,五苓散临床可用于治疗会阴肿胀,小儿遗尿,癫痫,眼疾,慢性胃炎,脑积水,漏汗,尿崩症,前列腺肥大[7]等疾病。

总之,五苓散在去湿气、抗结石、降血压、保肝脏、抗溃疡等方面有着良好的作用,只要方药对证,临床疗效好。对于五苓散的地位,诚如当代经方大家刘渡舟所说,“五苓散通阳而利小便,可谓治湿第一方”。在临床使用时,一定要记住医圣张仲景的谆谆教诲,那就是“多饮暖水”,也就是“多喝热水”。另外,在临床使用的时候,如果水肿兼有表证,可以与越婢汤合方使用;如果水湿壅盛,可以与五皮饮合方使用。

参考文献

[1]李卫强,朱西杰.仲景学说临证碎金录[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2]金锐.五苓散中当有酸味药五味子浅议[J].北京中医药,,41(6):-.

[3]杨海林,李欠,邱黛玉.基于中药法象理论浅析五苓散的功效及配伍[J].河南中医,,41(2):-.

[4]沈映君.中医药学高级丛书·中药药理学(第2版)[M].人民卫生出版社,.

[5]陈纪藩.中医药学高级丛书·金匮要略(第2版)[M].人民卫生出版社,.

[6]李飞.中医药学高级丛书·方剂学(第2版)[M].人民卫生出版社,.

[7]钟相根.张仲景传世名方(伤寒卷)[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