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原体尿道炎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第二册7鸭跖草,从药物的生长环境中领 [复制链接]

1#

为人父母者,不知医是为不慈;为人儿女者,不知医是为不孝!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又名《小郎中学医记》,是正在网上热传的一本以小说形式讲述中医药知识的书籍。本书采用小说题材的创作形式,使读者能够带着浓厚的兴趣从头到尾一气读完。书里既有医案故事,读书析疑,又有养生保健、采药记趣等内容,既有老中医的哲理智慧,又有小徒弟的天真童趣;它的情节是虚构的,中医药知识却真实可靠,故能够迅速引领大家了解中医,学习中医,感悟中医。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二册)

7、鸭跖草

清热解毒,利水消肿。用于风热感冒,高热不退,咽喉肿痛,水肿尿少,热淋涩痛,痈肿疔毒。

从药物的生长环境中领悟它的功用


  小指月跟爷爷到菜地里锄草,几天没来菜地,这菜地的野草长得比菜还快,农民们都把这鸭跖草看成是蔬菜的祸害,见到就欲除之而后快,你稍微不注意,田头水沟边又长满了。


  这些农民在锄草,而小指月便在采药,为什么呢?


  在你眼中是草的,在明眼人眼中可能就是药。


  山中无闲草,识者都是宝。


  爷爷在那边边挥着锄头,边跟指月说,指月啊,记住要多捡些鸭跖草,山下放牛的老王,最近脚肿,我们用得上它。


  小指月说,好的爷爷,这一捡就一大捆的,够他用好几天。


  小指月就说,爷爷,为什么这些新鲜的青草药比晒干的还好呢?


  老爷爷笑笑说,晒干了,是方便保存,真正在民间要用好草药,用新鲜的比干品更容易见效。


  比如前几天我们不是给那大叔一把鸭跖草吗?


  叫他跟赤小豆一起煮,吃下去,他的尿道炎都还没好得彻底,拉尿还是涩痛,还是黄。


  后来我们叫他自己去采新鲜的,这新鲜的鸭跖草跟赤小豆配在一起,一吃就管用,效果好得很,小便黄的立马变清了,本来尿得很不顺的,现在大把大把地尿。


  所以你若要说清热解毒利尿通淋,这新鲜的青草药,总是最好,晒干了,功效要大打折扣啊!


  小指月一听点点头说,难怪以前这药书记载的很多草药,效果那么好,原来是古人采新鲜的给病人们服用,现在很多人一方面用不到道地的药材,另一方面又用不到新鲜的草药,即使辩证准确,再去试验古方偏方,发现效果也没那么理想,道理居然都在这里。


  老爷爷听后说,是有这么一回事,古代的医生都是自己采药,医药不分家,你看孙思邈自己采药给人治病,自己著书立说,流传后世。


  你只有熟悉草药的生长特点,你才能够充分地发挥这草药的特长,好比如说这鸭跖草,你如果只看教科书上写的,你没有去采过,你永远都不知道这鸭跖草最喜欢长什么地方。


  小指月说,爷爷,我知道,这鸭跖草,最喜欢长这些潮湿多水的地方,你看这叶多肥厚,这根茎含有多少养分啊!


  爷爷又说,既然你看到了这个特点,你能否推出它的一些功效呢?


  小指月说,凉利之药生湿地,这鸭跖草正是偏凉偏通利的,能够把火热降下来,通过它甘淡味,打开水道,利水下行,从而达到消肿降热的效果。


  所以鸭跖草既可以治疗湿热水肿尿少,也可以治疗急性尿路感染,尿赤尿涩痛,它可以清热利水以消肿。


  爷爷听后点点头说,没错,学药就要到大自然中去,就像学临证就要跟病人面对面地交流。


  这学医你起码要懂得向三方面学习。


  小指月说,哪三方面呢?


  老爷爷说,第一向大自然学习造化之理,学习药物的神奇。


  小指月说,那第二呢?


  爷爷说,第二向病人学习,学习疾病是怎么发生发展的。


  小指月又说,那第三呢?


  爷爷说,第三向书本学习,学习古圣先贤的宝贵经验与教训。


  小指月听后点点头,然后在小笔记本中记道:


  鸭跖草喜欢生在水边,它能清热泻火,利水消肿,它是甘淡偏寒凉的,所以脾胃虚弱的人要少用。


  《日华子本草》曰,鸭跖草和赤小豆煮,下水气湿痹,利小便。


  《濒湖集简方》曰,治小便不通,鸭跖草、车前草各一两捣汁,调入少许蜜,空心服用。


  《泉州本草》曰,治五淋、小便刺痛(急性尿路感染或结石),但见小便黄赤者,用新鲜鸭跖草的嫩叶四两,捣烂加开水一杯,搅汁调蜂蜜内服,每日三次,体质虚弱者,药量须减半。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