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瑶:谁来为建筑乱象解围?
日前,在南京举行的中国当代建筑设计发展战略高层论坛上,程泰宁、崔恺等多位院士痛批建筑界乱象。院士们认为当前的建筑设计存在三大问题:求快、求洋、求怪。(11月27日《北京晨报》) 最能直接显现某地特色的便是当地的建筑,尤其是那些具有典型性的地标建筑。然而,当前很多城市已经难以做到“识建筑而知城市”。建筑风格要么千篇一律,要么故意求洋求怪,民众们无论到哪座城市都感觉差不多,但真正属于城市自己独特印记却已经不多了。 实际上,民众对于某一建筑的评判更多的是看其外表,而并非关注其内涵。最典型的便是央视的“大裤衩”,虽然这一建筑曾遭友吐槽,但却在前不久获得“全球最佳高层建筑奖”。尽管友们的吐槽很多是针对“大裤衩”的外表而做出的调侃性发泄,但也说明了当前国内的一些建筑所存在的问题。 随着城市化的加速发展,层出不穷的高层建筑不断占领民众的视野。生活在这座城市里的人们自然有资格来评判本地的建筑是否合自己心意,但在当前的建筑设计中,一味求快已成常态,这就难以使设计者有时间去征求民众的意见。一些建筑设计院为赶进度,常常是模仿甚至抄袭国外的建筑设计风格,生搬硬套的来作为国内某地的标志性建筑。在这种态度的敷衍和设计风格的牵强下,所谓的标志性建筑是否还能代表某地,这是个很大的疑问。 城市建筑设计是一项很严谨的工作,不应当被社会的庸俗和肤浅所感染。社会上流行的元素可以在建筑设计中有所体现,但如果建筑设计故意符合社会中一些庸俗低级的流行元素,而设计者还为此津津乐道,全然不知自己的设计是在挑战公众的底线,这就难以避免公众对某些建筑的吐槽和批判。更进一步地说,这些“另类”的建筑非但不能代表城市的形象,反而因其与城市的格格不入而有损城市的容貌,更成为国人调侃取乐的对象。 除了建筑设计师的敷衍、低级流行元素的侵袭,影响建筑设计的另一个重要原因便是行*。在功利化和*绩观的诱导下,一些地方领导凭借行*权力,以自身的喜好来干扰当地一些建筑的设计风格,这也是导致“另类建筑”频出的重要原因。 要解决当前的建筑乱象,第一步应先杜绝行*权力的干涉,这一问题在小城市里更加突出;其次,便是尽可能的让民众参与到当地具有代表意义的建筑设计中来,多倾听民意,及时修正一些不符合大众审美口味的风格元素;再者,便是建筑设计要慢下来。精工出细活,建筑是关于国计民生的大事,更应当谨慎行事。 王瑶
:罗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