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原体尿道炎

首页 » 常识 » 问答 » ldquo亲情絮语rdquo全国
TUhjnbcbe - 2020/12/8 14:38:00
儿童白癜风的注意事项 http://pf.39.net/bdfyy/bdfhl/181102/6619433.html

方培龙:应怜半死白头翁


  在传统的观念里很多人都持“养儿防老”“多子多福”的看法,然而在现实生活中更多的却是“儿多母苦,子多父伤”。今晚听妻子说她的姨父在她的表妹家住了一个月,这是件令人震惊的消息,也是一件令人悲伤的消息。


  姨父今年已经九十多岁了,有五个儿女,三男两女,儿女们也都有了各自的家庭了,姨娘早已去世,老人独自一个人生活。老人是个退休教师,经济上并不困难。前些年,老人身体还很硬朗的时候,独自一个人生活倒是没什么问题,但是近年来,年事已高,老人已经无法独立生活了,没有人照料已经不行的,儿女们也都不愿意独自赡养老人,最后只得五个儿女平均承担。承担的方式是每个儿女家住一个月,老人将不得不每个月从一家被送到另一家,老人也不得不每个月换一次环境,每个月换一种生活方式。这样的生活对于年轻人来说,适应都很困难,对于一个九十多岁的老人老说,简直就是折磨。


  早先,老人还很硬朗的时候,我也曾去拜望过老人,老人很善谈,也许是同行的缘故,好像老人与我特别谈的来。老人虽然住在镇上,是自家的老房子,平房,小瓦,但家里收拾的挺有条理,毕竟是个文化人。一进家门最显眼的就是靠堂屋一边放了一木制沙发,沙发两边全是书报。老人退休后生活过的很有规律,早晨买买菜,上午看看书报,中午午休后,下午看看报、写写书法。我去拜望他时,他总会问问我的工作情况,特别是把他收藏的书法名家的作品拿给我开开眼界,后来听说老人把他收藏的原安徽省文联主席赖少奇的一幅“梅花欢喜漫天雪”的书法作品卖掉了,我也觉得很遗憾。


  老人生活很有自己的规律,与外界联系不多。听妻子说老人待人接物要看对象和心情,如果是他满意的人,老人也很热情;要是他不对光的,也就冷啬相待。我虽然去过不多,但每次去,老人都非常的热情,所以我不管和谁只要说到老人,我一定会说老人是个善谈而又热情的人。


  记得有一次,我和一同事到老人所在的镇上办事,事办得顺利,完事后,我和同事一道去看望老人,老人见到我非常高兴,说东道西,谈长话短,古今中外,工作生活,兴致高昂,精神矍铄,想必老人一定很久没有如此畅快过了。人到老年最大的威胁不是物质的匮乏,而是精神的孤独。我曾在报道上看到过,在欧洲像法国这样的发达国家,年轻人都在忙于自己的事业和生活,老人们都很孤独,他们有时候花钱请我们的留学生陪他们吃吃饭说说话,老人们排解了孤独,我们的留学生们利用这机会熟悉了风俗学好了语言,并且,老人们还乐意这么做。可想而知,孤独才是老人们的最大痛苦。我看老人如此高兴也就陪着他畅谈,快到中午,我委婉地说出准备离开,老人一下急了,怎么也不让走,并说:“小方,你很少到我这儿来,来了不在这吃饭,怎么能走?就算你走不介意,你的同事回去也会说我这老人太不近人情了,到吃饭时候,不留人吃饭。讲出去你在单位还有什么脸面?”我看老人也真是急了,盛情难却,就和同事留下来吃饭。


  饭菜都是老人自己做的,我怕给老人添加更多的麻烦,就打算和同事俩吃点饭就走,没想到老人居然拿出了他多年收藏的一瓶桂花酒,要我和同事俩喝点酒。我是个平时很怕酒的人,白酒喝不到半两,啤酒也就半瓶,但看姨夫这么大年纪,实在盛情难却,也就跟同事俩放开了喝。


  桂花酒是姨夫自己用桂花和蜂蜜调制,又加上贮藏了些年头,酒无辣味,香甜绵醇。我从来没喝过这么好喝的酒,进口甜蕴蕴的感觉实在爽口,以至于我这个那么厌酒之人居然和同事一对一杯喝个不停,同事也是不停地说:“这酒真好喝,还真没喝过这么香甜的酒。”不知是姨夫的盛情,还是酒的绵甜,我和同事俩就这么你一杯我一杯,竟然把姨夫拿出的那半斤装一瓶桂花酒喝完了。我虽然脸红脖子粗,但看同事兴致高昂,就借着酒劲居然向姨夫再要酒喝。不知是姨夫怕我喝多了还是真的没有了,见我要酒,姨夫说:“孩子,我只有这一瓶桂花酒,收藏了多年,今天全给你喝掉了!”姨夫一说我也觉得有点不好意思,忙找台阶下,我说:“二姨夫,今天拿这么好的酒,一下就把我喝多了,再不吃饭,我可能路都不能走了。”同事也帮腔说:“姨夫,酒真喝多了。”姨夫也很满意地给我们盛了饭。饭后,为了不影响老人午休,我和同事及时告辞,消失在老人满足与喜悦的视野里。


  我无法把那盛情的老人和从一家推到另一家的衰弱的负担联系起来。然而,现实有时候就是那么超乎想象,就是那么骨感真实,就是那么冰冰凉凉。听说最后可能是老人实在无法承受这样的颠沛,由与老人住的不远的三女儿扶养,总算有个稳定的落处。几个月后,老人就离开了人世。


  老人九十多岁离世,可以说是“寿终正寝”,所有的亲人都认为这是自然。但是具体到老人的实际,我认为老人应该还是有心不甘和不尽如人意的事。从我所了解的情况看,老人还可以过得更好,因为老人具备这个条件。一是经济充裕,大儿子家应该是千万元户;其他儿女家的经济条件也都不差;老人自己每个月还有几千元的工资,按理说这样的经济条件,老人何至于要从东家到西家呢?二是在老人在失偶多年后,找个老伴,子女们强烈反对,使得老人孤单终老。


  这两点是我认为老人晚年无法抹去的痛,如果老人能够得到孝亲更多的理解、更体贴的赡养,说不定老人还在他的门口看花,看云,看太阳!


  今天我写此文,一是祭奠老人,二是感谢老人在世时待我很好,三是希望我们这个社会,每个老人都能有个幸福的晚年,四是期望包括我在内的所有晚辈都能善待老人,孝养长辈。

作者简介

方培龙,年9月出生,巢湖市作家协会会员,安徽省巢湖市柘皋中学语文高级教师,从教三十多年,教学之余,乐于写作,有百余篇文章见诸报刊。

“亲情絮语”全国诗文大赛征稿启事

一、征稿要求:

1.主题鲜明,体现感恩长辈、亲子教育、亲情抒怀的一切有关“亲情”的原创首发作品。

2.形式多样,体裁不限。散文、小说、诗歌、词赋等亦可;语言生动活泼,具有时代性、文学性、实用性。

3.内容真实,感情真挚。诗歌1-5首,组诗不超过6首。其它文体不超过字。征文须为原创作品,并且

1
查看完整版本: ldquo亲情絮语rdquo全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