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原体尿道炎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汉药溯源陶弘景与苏敬笔下的白头翁就是白头
TUhjnbcbe - 2021/4/9 20:06:00
中科医院以品质领跑行业         https://m-mip.39.net/disease/mipso_6685575.html

汉药溯源:陶弘景与苏敬笔下的白头翁就是白头翁

白头翁首载于《神农本草经》下品,说:“味苦,温。无*。主温疟、易狂、寒热、症瘕积聚、瘿气,逐血、止痛,疗金疮。一名野丈人,一名胡王使者。生山谷。”南朝梁时陶弘景《名医别录》则说:“有*。主治鼻衄。一名奈何草。生嵩山及田野,四月采。”陶氏另一著作《本草经集注》汇总了《本经》、《别录》的记载,然后又说:“生高山山谷及田野,四月采。处处有。近根处有白茸,状似人白头,故以为名。方用亦治*痢。”《本经》、陶氏均未讲清楚白头翁的茎叶形状及具体产地。但陶氏说“近根处有白茸,状似人白头,故以为名”描述了陶氏时代白头翁的特征。唐代《新修本草》中案语:“其叶似芍药而大,抽一茎。茎头一花,紫色,似木堇花。实,大者如鸡子,白毛寸余,皆披下似纛头,正似白头老翁,故名焉。今言近根有白茸,陶似不识。”苏敬在白头翁条下表述了其特征,认为“实,大者如鸡子,白毛寸余,皆披下似纛(dào,古代用毛羽做的舞具或帝王车舆上的饰物)头,正似白头老翁,故名焉。”但他否定了陶氏说法,“今言近根有白茸,陶似不识”。

宋代《开宝本草》(年)记载:“今验此草丛生,状如自薇而柔细稍长,叶生茎头,如杏叶,上有细自毛,近根者有白茸”,认为苏敬《新修本草》是错误的“此皆误矣”。其后的《本草图经》(-年)又载:“白头翁,生嵩山山谷,今近京州郡皆有之。正月生苗作丛,状如白薇,而柔细稍长。叶生茎端,上有细白毛,而不滑泽。近根有白茸,正似白头老翁,故名焉。根紫色,深如蔓菁。二月、三月开紫花,*蕊,五月、六月结实。其苗有风则静,无风而摇。与赤箭、独活同。七月、八月采根,阴干用。”苏颂所载与刘翰、马志二人意见苟同,均认同了陶氏的说辞。再之后《本草衍义》(年)明说:“《唐本》注及《药性论》甚详。陶隐居失于不审,宜其排叱也。新安县界兼山野中屡尝见之,正如《唐本》注所说。”寇宗奭从苏敬所说,“正如《唐本》注所说”。又否定了陶氏的记载,“陶隐居失于不审,宜其排叱也。”由此可见,在宋代时期,对白头翁的植物本源从陶氏与从苏敬的认识发生分歧,截然不同。

明清时代,白头翁到底是何植物,非但没有明确,反而变得更加复杂起来。《本草纲目》(明,年)引汪机语:“寇宗奭以苏恭为是,苏颂以陶说为是。大抵此物用根,命名取象,当准苏颂《图经》,而恭说恐别是一物也。”但是,李时珍本人并没有将白头翁的植物基源讲清楚,不仅如此,李时珍所绘之植物图与《证类本草》中完全不同,与现代文献收载也有很大差异。而宋代唐慎微《证类本草》所记载徐州(江苏)白头翁一图,叶为掌状复叶,花似已脱落,和白头翁属植物相符。清代时期吴其濬《植物名实图考》(年)记载白头翁曰:“生建昌,赭茎,稍绿。长叶斜齿,面绿背淡,夏结青巩蓇葖果,上有三四须,细如蝇足。”并附图,今人考证此二图似为*常山和羊耳菊。吴氏信口说:“草之中的植物有白毛以翁名之皆可。”吴是之说非但没有将白头翁的入药植物来源讲清楚,反而在陶氏、苏敬的分歧之上再添乱码,扰乱视听,使本来纠纷不清的白头翁真相更加扰乱不堪。

由历代本草的记载所见,古人所用的白头翁基质貌似比较混杂。陶氏讲“近根处有白茸”为白头翁,“近根处有白茸”并非仅仅为毛茛科白头翁Pulsatillachinensis,翻白草Potentilladiscolor、委陵菜Potentillachinensis,也有这种特征。翻白草、委陵菜均有“清热解*,止血止痢”功效,与白头翁类似。翻白草以鸡腿根为名,首载于明代朱橚《救荒本草》(约年),明代李时珍《本草纲目》引其载“高七、八寸。叶硬而厚,有锯齿,背白,似地榆而细长。开*花。根如指大,长三寸许,皮赤肉白,两头尖峭。”时珍说:甘、微苦,平,无*。主治吐血、下血、崩中,疟疾、痈疮。翻白草的特征与功用符合陶弘景笔下的“白头翁”,而今江苏南京、湘鄂徽、两广等地所用“白头翁”均为翻白草或委陵菜。又委陵菜形态特征、药用功用与翻白草类似,民间常常将二者混用。据此,叶橘泉先生(—)认为《本经》、《别录》所载为翻白草或委陵菜,毛茛科白头翁实属后来之品,非秦汉所指。

因为历史由来的争议,后世药用基质的拓展,加之国人善于人为赋予植物绰号的恶习,同名异物现象多有存在。各种因素叠加,致使“白头翁”来源更加复杂。有资料讲,民间使用“白头翁”涉及蔷薇科、玄参科、唇形科、菊科、石竹科、毛莨科等6个科的14种植物。除蔷薇科植物翻白草、委陵菜之外,还有毛茛科植物野棉花、打破碗花花;菊科植物毛大丁草、山荻、火绒草、漏芦、羊耳菊;石竹科植物白鼓钉;玄参科植物鹿茸草;唇形科植物白毛夏枯草等等在不同地区均被当作白头翁使用。徐国钧先生为鉴别白头翁的药用基质来源,曾收集全国15个省市不同商品“白头翁”生药样品80余号,包括18种不同科属的植物根、根茎及全草。徐国钧先生认为苏敬《新修本草》所载的白头翁与现今所用毛茛科白头翁Pulsatillachinensis吻合一致,应该以此为正品。而今,《药典》(版)也载:“本品为毛茛科植物白头翁Pulsatillachinensis(Bge.)Regel的干燥根。”

纵观历代本草所载,《神农本草经》未能明确药用白头翁的具体形态及产地。后世陶弘景《名医别录》、《本草经集注》仅载其“近根处有白茸,状似人白头”,至苏敬《新修本草》对陶氏所载提出质疑否定,并说“披下似纛头,正似白头老翁”为正。而宋代刘翰、马志《开宝本草》、苏颂《本草图经》、寇宗奭《本草衍义》以“近根者有白茸”又遵从陶弘景所说。各自为*,造成了白头翁基质来源的表面上比较混淆。但是,如果连贯来看,无论是陶弘景的“近根处有白茸”还是苏敬的“披下似纛头”,其实并不相悖,毛茛科白头翁兼具二者描述的特性,二者所指均为毛茛科白头翁也并非不是不可能。诸家所讲白头翁别名“野丈人”、“胡王使者”、“奈何草”指向一致,均为白发苍苍貌。又,至于《神农本草经》所讲白头翁“味苦,温”,张山雷《本草正义》(近代,年)解读说“《本经》苦温,当是误字,乃《日华本草》竟以为暖腰膝,显与各家不符,殆因《本经》温字而附会之。”可信之。

读神农本草

造健康之福

(一切广告、培训、吹牛勿扰)

半夏秋时

谢谢鼓励,再接再历!

1
查看完整版本: 汉药溯源陶弘景与苏敬笔下的白头翁就是白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