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原体尿道炎

首页 » 常识 » 问答 » 注意尿培养您千万不要忽视了
TUhjnbcbe - 2021/6/4 6:15:00

尿标本培养规范里面提到:1种革兰阴性或阳性菌≥;1或2种革兰阴性杆菌≥,其他菌≤等等各种标准,通常判断为致病菌,需要进行鉴定和药敏。而在我们实际工作中,很多老师会忽略掉一些特殊情况,只根据菌落数量来判断是否做鉴定和药敏。我把我们工作中常常忽略的一些情况分享给大家:

一、不看尿常规

在我们尿培养中,有很大一部分病人实际上可以确定没有尿路感染,但医生也是开取了尿培养的,而我们的培养皿上却往往生长了一些细菌。在我们判定时,首先可以看一看这个病人近几天,最好是近2天的尿常规,看一下是否有WBC,亚硝酸盐是否阳性,是否尿常规就检出了细菌,真菌等。如果以上选项都是阳性或部分阳性,我们可以怀疑这个病人有尿路感染,再来结合我们的平板,或许我们的菌落计数达不到或,但菌落较纯,也有一定的数量,我们也可以视为致病菌。

二、不问(或不看)病人临床症状等

在有些时候,有的病人只做了尿培养,却没有做尿常规,我们不知道WBC,亚硝酸盐等是否阳性;或者病人尿常规WBC等阴性,或者WBC很少,我们很可能视为没有尿路感染。其实有些时候病人处于发病初期,WBC或许还没有及时出现或反应出来,容易被我们忽略,但是培养却生长了一些菌落,量不大,但比较纯,这个时候我们最好联系一下临床医生,如果医生就是怀疑这个病人有尿路感染或有一些尿路感染的症状,这个时候我们也可以把培养出的细菌视为病原菌。

三、不问病人标本采集是否规范

我们经常会遇到我们培养出几种细菌,可能其中两种或一种占了主要优势,或者只培养出两种细菌,但量都达到了鉴定标准。很多时候病人尿常规WBC也是阳性,也有尿路感染症状,我们就会选取其中一种或者两种直接进行鉴定和药敏。但往往忽略了患者的标本质量如何,笔者今天就发现了两个这样的情况,在检验人员上鉴定和药敏前,我发现不太对,于是打电话询问临床。结果这两个病人都是插了尿管,一个是从尿袋里面放出来的,而且第二次叫他重取时依然是从尿袋放取的,而我们的检验人员以为重取了尿标本,且两次培养没太大区别,就直接上鉴定了,就没有再去询问该病人第二次取样是否规范;另外一个病人则是插着尿管一周多,直接从尿管放取的尿液,放完尿液才重新换的新管子,甚至连尿管口都没有消*处理。下面是这两个病人的培养菌落图,由于多放了2天,所以看不清菌落分布:

三种菌落(取自尿袋))

第二次重取标本,依然取自尿袋,菌落同上。

标本取自尿管(已插管1周余)

四、不考虑标本送检时间

在实际工作中,有的病人起床很早:5点钟、6点钟等等。起床后,直接就取样,等到检验科8点上班才送过来,都已经放了2个小时了,再加上到检验科后,因为某些原因有可能再等上1小时左右才接种。这样就会导致某些细菌在里面大量繁殖,平板上的菌落数量及分布与病人实际情况不符合。对于我们能够确定标本检测前时间的,超过时间严格拒收。如果我们的培养与病人的临床症状不太符合,最好重新取样,并嘱咐患者取样后及时送到检验科,检验科第一时间接种到平板。

五、不追踪病人用药效果

有些时候,我们在实验室针对标本做出了鉴定和药敏,可是临床按照我们的药敏使用后没有效果。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得多去思考,是我们的鉴定出了问题?还是药敏做得不准确?甚至根本就不是细菌感染,或许是衣原体、支原体等,或许是一些苛养菌,我们常规培养没有培养出来。

总结

总之,我们做细菌培养,不能只针对当前这一个标本,在很多时候我们要多次培养,必须结合病人的临床症状,多与临床医生沟通,多

1
查看完整版本: 注意尿培养您千万不要忽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