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原体尿道炎

首页 » 常识 » 问答 » 可可导读一只小鸟引发的辩论
TUhjnbcbe - 2021/7/6 0:50:00

可可导读栏开张啦,在这里,可可隔周五都会推出一篇可可觉得比较好的文章,导读给大家听,不管你来,或者不来,看或者不看,可可依然会出现在这里,等候着大家,和大家一起分享优秀的文章。好了,说到这里,你是否会问,可可是谁?哈哈,可可是我,我就是可可,是春晖幼儿园总园小一班的郑科老师,郑科期待和大家一起阅读起来!

郑科(春晖幼儿园教科主任)

本期分享——《一只小鸟引发的辩论》

可可有话说——

“要听老师的话!”

是不是很多老师都会从家长的口中听到这句话,这是很多家长在送孩子去幼儿园之前给他们最重要的一句叮嘱。大家也好像已经习以为常,在大家的意识中,在幼儿园就要听老师的,话语权是绝对掌握在老师手中的。

网上看到这样一个小故事:

美国著名主持人林克莱特在节目中访问一个想当飞行员的小朋友,他问:“如果有一天,你的飞机飞到太平洋上空,所有引擎都熄火了,你会怎么办?”小朋友回答:“我先告诉飞机上的人绑好安全带,然后我挂上我的降落伞,跳下去……”当现场的观众笑得东倒西歪时,林克莱特继续注视着这个孩子,没想到,接着孩子的两行热泪夺眶而出,这才使林克莱特发觉这个孩子的悲悯之情远非笔墨能形容。林克莱特问他:“为什么要这么做?”小孩子的回答透露出一个孩子的真挚想法:“我要去拿燃料,我还要回来!我还要回来!”林克莱特与众不同之处,在于他能够让孩子把话说完,并且在现场的观众笑得东倒西歪时,在于他善于倾听,在于他能够保持着倾听者应该具有的一分亲切,一分平和,一分耐心,让他听到这名小朋友最善良、最纯真、最清澈的心语。

细细考量我们的教育行为,我们有多少教师学会了善于倾听?我们有多少教师有这份耐心、细心去倾听了?今天分享的是一篇我们之前的春晖梅老师撰写的《一直小鸟引发的辩论》,梅老师倾听了孩子们的对话,用独特的写法,吸引人的文笔,巧妙的思考,撰写了这篇优秀的教育叙事文章。

近期我们每个班级的童话小镇准备工作如火如荼的开展着,孩子们对于小镇的期待可想而知,同伴之间,孩子与教师之间肯定会有很多有意义的对话,老师们,你们认真倾听了吗?大家一起先从记录孩子的对话做起吧,让自己成为一个倾听者!

《一只小鸟引发的思考》

早晨的阳光照着孩子们的小脸,

他们在纷纷交流着自己的所见所闻,

生活在继续,孩子们会长大,

但我不知道对此事的
  冬日的早晨,一缕阳光斜射到我们大二班教室,我在教室里忙碌着,准备迎接一晚未见的孩子们。


  “叽叽叽……”,室外的走廊上传来小鸟的叫声,呵,原来是俞快提着鸟笼像小鸟一样飞到我身边,兴奋地告诉我说:“老师,看我的鸟,是爸爸昨天和我一起抓的!”,我看着俞快,心想,快乐的一天开始了。

[阵营形成]


  晨间活动中,孩子们都围在俞快的鸟笼边,观看着小鸟,议论纷纷。我感觉这可能是一个很好的偶发性教学契机,应该抓住,可没等我有所引导,不知怎么的,本象小鸟一样快乐的俞快却和同伴沈天舒打了起来。我见势忙上前劝阵,只见俞快一手提着鸟笼,一手抹着眼泪委屈地向我诉说:“这鸟是我和爸爸辛辛苦苦抓的,可沈天舒非要叫我放掉小鸟。”一旁的沈天舒却振振有辞:“鸟是人类的朋友,应该把它放掉!”


  这鸟到底该放还是不放?孩子们很快形成了两大阵营:“放鸟”方阵和“不放鸟”方阵。我决定不去干预这场辩论,也不准备过多的灌输,于是一场关于小鸟的“舌战”就这样开始了。

[自由辩论]


  “放鸟”方阵观点鲜明:


  沈天舒:“鸟是人类的朋友,朋友应该有自由”。(理直气壮有思辩!沈天舒是当之无愧的“一辩”,我暗暗赞许)


  杨昕伟小朋友则补充得滴水不漏:“动物是有生命的,鸟是动物之一,所以我们要保护它”。


  丽丽:“对的,动物是有生命的,是财宝,是大家的财宝,俞快不能私自占占有”。(矛头直指对方的“精神领袖”,看样子,辩论马上要白热化了)


  “不放鸟”方阵脚踏实地:


  俞快:“这鸟是我和爸爸辛辛苦苦抓的!”。(对,看你们谁有这资本,站着说话不腰疼!)


  章家伟:“俞快鸟抓得有点辛苦,放了可惜,我们小朋友没有看了”。(??,不要被怀疑讨好哦!)


  奔奔:“我们可以近近地观察小鸟”。(就是!)


  自由辩论非常激烈。


  汤茗:小鸟也有妈妈,鸟妈妈找不到孩子会着急的、孤单的。(好!以情动人)


  *杨:是的,鸟妈妈会哭的,担心死的。(哦,也支持汤茗呢)


  陈子涛:养起来,我们好喂它,小鸟肚子会饿的!(估计他早饭没吃饱,自己也饿了)


  陈晨:让小朋友看看挺好的,现在不放,长大了再放……(咦?放还是不放?小心当“叛徒”,两边不讨好!)


  辩论已经进入白热化,而我也被深深吸引住了……


  何小虎:要是不放小鸟,我们晚上都回家了,那它饿了、冷了怎么办?


  俞快:晚上我可以把小鸟带回家照顾它。


  沈天舒:说得倒好听,回家照顾,那你睡着了呢?(怎么办?怎么办?我也问自己)

[意外出现]


  正当两方阵的孩子争得不可开交时,陈晨突然大声地说:“小鸟已经没有翅膀了,翅膀被人剪掉了!”(这真是太意外了!)


  教室里一片死寂。


  我悄悄看一眼可怜的小鸟,它应该还未成年,不过长得很漂亮,红脚趾,浅灰胸脯,白色小脑袋缩在脖子里,黑眼睛呆呆地发愣,被剪了几根长翎的翅膀紧贴着身体。


  *杨:“老师,没有翅膀的小鸟放掉会怎么样呢?”


  “是呀,没有翅膀的小鸟放了,它会怎么样呢?”我放弃了平日里说教与灌输的冲动,将*杨抛给我的疑虑又原封不动地抛还给孩子们。刚才还争地面红耳赤的两方阵营,现在反倒因此成了一家子了。

[握手言欢]


  沈天舒:“哎呀,我怎么没有发现呢?俞快,你现在不要放了小鸟!”(好小子,性情中人啊!)


  “要是放了,被小猫等动物叼走,就糟了。”*杨的人道精神是一以贯之的。


  陈子涛:“是呀是呀,可能会被动物叼走,也可能会被人踩死,或被车压死。”


  奔奔:“下雨天还会被雨淋感冒了。”


  俞快:“沈天舒,那我们该怎么办?”(最强的“敌人”往往是好的朋友,这话是对的)


  于是一场拯救小鸟的行动迅速展开了。

[救救小鸟]


  陶陶:“我明天请爸爸做个鸟窝,让小鸟住。”(陶陶爸一定是儿子眼中的“百事通”)


  何小虎关切地说:“鸟窝里要放些干草,让小鸟住得暖和些。”


  汤茗:“叫你爸爸用铁皮做鸟窝,铁皮既牢固又不透风而且还淋不到雨。”


  沈天舒:“你们说得对,但不要把窝做得太大,鸟窝要漂亮些。”(看不出来,沈同学还真有点领袖的潜质呢)


  我再也忍不住冷眼旁观了,我得适时照顾一点“主题教学”的任务,问道:“那鸟窝到底要多大,怎样才漂亮?”


  俞快:“我们一起把鸟窝画下来吧。”


  于是由沈天舒领着大家向我要了些白纸,纷纷去设计鸟窝。


  孩子们一致认可汤茗设计的鸟窝最漂亮,就嘱咐陶陶要求他爸爸一定要按照这个图形去做鸟窝。


  第二天,陶陶的爸爸亲自来到幼儿园问清事实。孩子们纷纷围过去,向他述说着:


  “叔叔,小鸟没有翅膀太可怜了,现在又没有家,鸟妈妈也找不到,你就帮小鸟做个鸟窝吧!”
  “是呀是呀,叔叔你就帮帮忙吧……”孩子们你一言,我一语,与陶陶爸爸协商着……或许是孩子们的诚心与热情感染了陶陶爸爸,他爽气地接受了孩子们的任务。他还耐心地向孩子们介绍了不同鸟窝的构造和利弊。我想我当时的适度引导还是对的。

[小鸟之家]


  第三天,陶陶爸爸真的提来了他昨晚赶制的鸟窝。这小窝是用铅丝扎成的,周围衬着厚纸板,上面还有个小窝顶,里面放有一团干草,是他带陶陶在田边专门捡来的。


  孩子们麻利的将小鸟搬进了新“家”。然后,好奇地围住了小鸟和他的新家……


  但是,小鸟并不领情,躲到一边“唧唧唧”叫个不停。俞快忙对小鸟说:“小鸟,你别害怕,这是为你好,以后你就放心住在里面吧……”。放学时,俞快在小伙伴们千叮咛万嘱咐中,把小鸟带回了家。


  一连两天,孩子们的话题总是围绕着小鸟,当初辩论的面红耳赤早已忘却。一会儿给小鸟取名字,一会儿拿来蔬菜、饭粒、饼干喂小鸟。孩子们还告诉我,他们给小鸟取的名字叫“怜怜”。孩子们说,这是他们商量出来的最合适的名字。因为小鸟找不到妈妈,又没有翅膀,所以叫“怜怜”。等以后长大,有翅膀了,他们会把它放了,小鸟就会有自由,会找到妈妈了。它就会幸福的,到那时候,他们就会把它改名叫“乐乐”了。


  我为孩子们感到欣慰,为“怜怜”感到欣慰,也为自己成功延伸教育主题感到欣慰!

[小鸟死了]


  第五天早上,俞快捧着死去的“怜怜”来到教室里。


  教室里鸦鹊无声,这是“怜怜”到来后又一次集体沉默。


  我很理解孩子们那一刻的心情,其实,在与“怜怜”几天的相处里,它们已与小鸟产生了感情,他们谁也不愿意看到将来的“乐乐”会这么快的死去,我发现有几个女孩子差不多要哭了。


  他们问我怎么办?我建议一起去把“怜怜”埋到楼下的花坛里。


  在埋“怜怜”的时候,孩子们都哭了。

[不是尾声]


  “怜怜”事件给孩子们的震撼很大,也深深地触动了我。


  俞快后来一再地追问我,为什么“怜怜”搬进了新家,每天给它好吃的,它还是会死去?沈天舒与*杨都认为,原来就应该放了它,让“怜怜”找到妈妈,它才会自由自在地生活……


  早晨的阳光照着孩子们的小脸,他们在纷纷交流着自己的所见所闻,生活在继续,孩子们会长大,但我不知道对此事的
  我在想另一件事:如果我们所有的课都能如此深入孩子们的心灵,那该多好;如果我们的课都灵动鲜活而不拘泥于事先的所谓“主题”,那该多好;如果我们的课都能抛弃人为说教与刻意安排,那该多好!当然,对教师个人而言,这很难完美做到,但事实上,作为教师,我们应该与孩子们一起学习,一起探索,一起喜怒哀乐,一起进步成长,尽管他们的许多想法让我往往无从解答,无从面对!

后来,我和孩子们又在百科全书中认知了“怜怜”:


  “怜怜”学名“白头翁”,在白头翁的幼年阶段,一旦离开了鸟巢,就会很快自虐而死。

编辑:边界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1
查看完整版本: 可可导读一只小鸟引发的辩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