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方研究室学术沙龙(七)
——张立山教授讲《栀子类方在肺系疾病中的应用》
年7月29日下午我们举办第7次经方学术沙龙活动,本次活动由北京中医医院呼吸科张立山教授为我们作第6次系列讲座。此次张教授讲课主题是《栀子类方在肺系疾病中的应用》。以下是本次讲课的部分笔记,供大家参考学习:
栀子类方主要包括栀子豉汤类方、栀子厚朴汤、栀子干姜汤。栀子豉汤类方还包括栀子甘草豉汤、栀子生姜豉汤、枳实栀子豉汤。方药组成简单,但临床应用广泛。
其组成主要就是栀子、豆豉两味药。
栀子,《神农本草经》、《名医别录》均有记载,其味苦、性寒,偏于清热、解*,《中药学》教材说其清热解*、泻火除烦。除烦在仲景栀子类方中有明确体现。
淡豆豉,《本经》未提及,《名医别录》中有记载(上图)。淡豆豉是豆类发酵品,日常生活中作为一种食品。因为豆形如肾,从象思维有人认为其有补肾的作用(补益作用,治虚劳喘吸)。古人发现发酵类食品能健运,助消化,能化湿化浊(食积、湿热),豆豉也有类似作用(治瘴气恶*),豆豉还能解表(主伤寒头痛寒热),如葱豉汤。
栀子配伍豆豉,善于清宣郁热,栀子偏清,豆豉偏宣。
(一)最经典的方证——栀子豉汤(原文7条)
《伤寒论》6条(76,77,78,,,见上图),《金匮要略》1条,呕吐哕下利篇“44、下利后更烦,按之心下濡者,为虚烦也,栀子豉汤主之”,同条。
76条,“虚烦不得眠”,用于失眠症,可以是睡眠不沉不实,“反复颠倒、心中懊恼”,栀子豉汤主之。当出现变证,若少气气短,用栀子甘草豉汤;若呕,胃气上逆,用栀子生姜豉汤。
77条,烦热,心烦,口干口渴,胸中窒,胸骨后位置堵闷感,用栀子豉汤。
78条,心中结痛,应当还是胸骨后位置。
条,烦躁不得眠,胃中空虚,客气动膈,心中懊恼,舌上苔,栀子豉汤主之。这里“舌上苔者”应是腻苔,主浊主湿主积滞,由“胃中空虚”,津液不归正化所致。
、心中懊恼,饥不能食,但头汗出。
,心下濡,虚烦。
总结条文后,可见栀子豉汤证主要症状:烦、热、心中懊恼、不得眠、胸中窒、心中结痛,舌上苔、饥不能食、但头汗出、按之心下濡。其适应证为热郁胸膈证。表现为胸骨后位置憋闷、疼痛、瘙痒等不适,伴有口干、口苦、反酸、头汗、失眠等其他阳热表现。
栀子豉汤证的发生,
(一)仲景书中主要是太阳病经汗下的误治,邪气入里,这个位置(胸中)应该是半表半里与里之间,栀子豉汤清宣郁热,使邪热向上向外而解,也说明这个病位偏上偏外些,不在里,这也不是下法。
(二)临床上还有内伤情况,比如情志内伤所致,气滞郁而为火作热,郁在局部。还有饮食内伤,胃食道反流的情况,表现为胸骨后灼热感、痒感、疼痛感。
案1:(略)情志内伤所致案
(二)栀子甘草豉汤
栀子14个,炙甘草2两,香豉4合。先煮栀子、甘草,豆豉后下。
少气者,就是气短,加甘草,甘草有补益作用。
案2(上图):烦躁易怒,胸闷,乏力。栀子甘草豉汤加太子参案3(上图):咽喉至心下痛,大便不成形,无明显气短。栀子甘草豉汤
(三)栀子生姜豉汤
栀子14个,生姜5两,香豉4合。先煮栀子、生姜,豆豉后下。
若呕者,栀子生姜豉汤主之。生姜止呕还能化痰饮,不呕有痰饮者也可用。
案4(上图):胸骨后疼痛,(不呕),痰多色白质稀,口苦,舌胖暗,有痰饮有郁热,病在上焦。栀子生姜豉汤合橘枳姜汤。(胸痹,胸中气塞,短气,……橘枳姜汤亦主之)
(四)枳实栀子豉汤
枳实3枚,栀子14个,豉1升,先煮枳实、栀子,豆豉后下。
“条,大病差后,劳复者,枳实栀子豉汤主之”。劳复,劳累后病情反复,现在临床最常见的是食复,饮食不节导致食积,因为余热未尽,饮食积滞加重邪热,导致病情反复。方后“若有宿食者,内大*如博棋子五六枚”,可以加大*。
《方极》讲本方治疗栀子豉汤而胸满者。枳实,行气药,善于除胸满,(厚朴善于除腹满)。《温病条辨》有小陷胸加枳实汤,应用小陷胸汤加枳实,小陷胸汤治心下,枳实治胸中,位置相近,一起用,如果胃肠有结,再加大*,大*可以通腹气,消宿食。
案5(上图):咳嗽,粘痰,气道痒,大便干。枳实栀子豉汤加大*
案6(上图):咳嗽,胸闷,口干,大便干,舌红苔腻。枳实栀子豉汤加大*
嗓子没问题,胸中痒而作咳,就是枳实栀子豉汤证,大便干加大*。
案7(上图):咳嗽,夜剧,痰多质粘,无咽喉不利,大便正常。枳实栀子豉汤合小陷胸汤
(五)栀子厚朴汤
栀子14个,厚朴4两,枳实4枚
79条“伤寒下后,心烦腹满,卧起不安者,栀子厚朴汤主之。”
栀子厚朴汤可以用于失眠证,尤其伴有阳明热、胃肠道问题(胃不和)的情况,栀子清上热,厚朴、枳实理胃肠道积滞。
案8(上图):烦躁,失眠,腹胀满,不能平卧,口干。栀子厚朴汤合厚姜半甘参汤
(六)栀子干姜汤
栀子14个,干姜2两
80、伤寒,医以丸药大下之,身热不去,微烦者,栀子干姜汤主之。
病机:热郁胸膈、脾胃已伤。栀子清热,干姜温中。辛开苦降法,与半夏泻心汤相似,但症情较轻。
案9(上图):偶咳嗽,气道敏感,大便正常,麻*附子细辛汤合栀子干姜汤。
案10(上图):咳嗽10年,紧张作咳,咽痒,胸闷,烧心,腹凉。六味柴胡汤和栀子干姜汤
(七)《温病条辨》桑杏汤,含有栀子豉汤成分
“秋感燥气,右脉数大,伤手太阴气分者,桑杏汤主之”
桑叶1钱,杏仁1钱5分,沙参2钱,贝母1钱,豆豉1钱,栀子1钱,梨皮1钱
案11(上图):咳嗽3个月,干咳,咽痒,口干,气道痒,憋闷。桑杏汤合泻白散
(八)栀子豉汤的合方,因为栀子豉汤药味少,临时应用时经常合方使用,以合用经方为主。
1、半夏厚朴汤合栀子豉汤
2、柴朴汤合栀子豉汤
3、柴胡桂枝汤合栀子豉汤
4、大柴胡汤合栀子豉汤
6、麦门冬汤合栀子豉汤
附:临床带教病案
患者,女,91岁。近2-3年出现背部持续怕凉症状,局限于背部正中处,手掌大面积,时轻时重,严重时局部需用暖水袋,并厚衣重被,继而出汗,汗出量多,衣裤尽湿,抚其汗多为凉汗。现值夏日,怕冷症状相对较轻,但仍着长衣长裤、外套,并反复诉其背凉。患者虽年逾九旬,但一般情况尚好,日常活动可,饮食二便睡眠等均无特殊不适。
张老师会诊记录、处方如下:
END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