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某某,男,48岁,警察。年1月31日初诊。
主诉:反复胃脘疼痛4年。
现病史:患者因工作性质长期饮食不规律,4年前因加班至晚上未按时吃饭,出现胃脘疼痛,疼痛呈持续性,伴嗳气、泛酸,自行服用“达喜、三九胃泰”后症状缓解,上述症状时有反复。1周前体检查胃镜提示:“重度慢性萎缩性胃炎;重度肠化”,慕名前来求诊,辰下:胃脘疼痛,痛处固定,时有泛酸,口干,口臭,纳寐欠,二便正常,舌尖红薄白,脉弦。
处方:半夏泻心汤加减。
姜半夏12g*连6g*芩15g
*参15g干姜6g砂仁(后入)6g
紫苏梗12g桃仁9g龙胆草12g
乌贼骨(先煎)20g藿香9g
陈皮9g谷芽12g麦芽12g甘草5g
神曲9g
x7付,水煎服,日一剂,早晚饭后40分钟温服。
二诊(年2月7日):患者诉药后证缓,胃痛较前明显减轻,饮食不慎发作1次,余证皆缓,舌淡苔白,脉沉。处方:上方去桃仁、龙胆草、甘草、神曲,加山楂20g、柴胡9g,14付,水煎服,日一剂,早晚饭后40分钟温服。
三诊(年2月21日):药后胃脘疼痛基本缓解,偶泛酸,食欲可,睡眠稍欠,二便调,舌淡苔白,脉沉。处方:予上方去乌贼骨、柴胡,加杏仁9g、茯苓12g、牡蛎30g。7付,水煎服,日一剂,早晚饭后40分钟温服。
患者诉服上药后,胃脘疼痛未再发作,纳可寐安,余证皆除,告知患者萎缩性胃炎半重度肠化,虽症状缓解,仍需坚持服药,巩固疗效,后长期门诊随诊,于上方加减调治半年余,胃痛未再作。
按语:慢性萎缩性胃炎是由慢性胃炎病情加重发展而来的消化系统疾病,主要表现为上腹胀满疼痛、嗳气、纳差、乏力等,病程长,病情反复难愈不愈。根据其临床表现,可属祖国医学“胃脘痛”“痞满”等范畴。本案患者长期饮食不节,脾胃虚弱,健运失司,食滞内停,湿不运化,蕴生湿热,阻于中焦,不痛则痛,故见胃痛,且患者病程久,久病则瘀,久病必虚,气虚、气滞皆可使血运不畅,内生血瘀,故胃痛痛处固定;中焦升降失利、胃气上逆,故可见泛酸;气郁生火,湿热中阻,故见口干、口臭;胃不和则卧不安,故夜寐欠安。
四诊合参,本案当属脾胃虚弱,湿热中阻之证,本病病机与脾胃运化功能的失调与中焦气机不利有关,然脾肾阳气之温煦可使人体运化功能健旺,故治于健脾和胃,清热燥湿,理气止痛的同时亦当固护脾阳。半夏泻心汤原方的药物组成苦降辛开,寒热并用,补泻兼施,于本案之用实为妥帖。方中姜半夏,既能散结消痞,又善降逆止呕;*芩、*连,二药苦寒,合用能清热散痞,除中焦湿热,泄热坚阴;干姜、砂仁二者味辛,性温热,主入中焦,长于温脾胃之阳以散寒,又有理气化湿开胃之功,配合芳香之霍香醒脾除湿,三者且可制清热太过,固护脾阳,以助脾运;苏梗平肝和胃,理气宽中,行气止痛;桃仁活血化瘀,消积止痛,瘀血破,气机畅,通则不痛;龙胆草清热燥湿,泻肝热,配合乌贼骨制酸止痛;陈皮、谷芽、麦芽、甘草、神曲既可健脾益气,使胃虚得复,又能消失理气燥湿,使邪气当去,则逆气平,胃痛止。
二诊之时,患者诉药后证缓,胃痛较前明显减轻,饮食不慎发作1次,余证皆缓,此中焦邪郁较前不甚,故去桃仁、龙胆草、甘草、神曲,加山楂、柴胡疏肝行气,消积化瘀,以增加疏利气机之功。
三诊之时,患者胃脘疼痛基本缓解,偶泛酸,食欲可,睡眠稍欠,此邪郁气滞渐开,湿热得清,气机升降逐渐恢复,效不更方,予上方去乌贼骨、柴胡,加杏仁、茯苓、牡蛎。杏仁苦温,善开上焦,宣解肺气,以通调水道,因肺主一身之气,气化则湿散;配伍茯苓甘淡,健脾利水渗湿;同方中霍香芳香辛温,行气化湿,颇有宣上、畅中、渗下之意,于全方中助气机宣泄,清除余邪;牡蛎可宁心安神,又具收敛固涩之性,可助和胃制酸止痛。本案之治,方证相符,“师其法而不泥其方”,以半夏泻心汤为主方灵活加减,故患者服上药后,胃脘疼痛未再发作,纳可寐安,余证皆除,告知患者萎缩性胃炎半重度肠化,虽症状缓解,仍需坚持服药,巩固疗效,后长期门诊随诊,于上方加减调治半年余,胃痛未再作。
张喜奎,河南南阳人,医学博士,教授、主任医师,博、硕士生导师,全国中医高校名师,全国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指导老师,福建中医药大学首届名医,福建中医药大学首届优秀导师,福建省高校教学名师,全国及省级中医临床优秀人才指导老师,国家中管局全国中医经典理论师资班授课教师,国家中管局中医药文化科普巡讲团巡讲专家,国家中管局重点学科伤寒论学科带头人,国家中管局重点专科治未病专科学科带头人,中华中医药学会仲景学说分会第5、6届副主任委员及第7届名誉副主委,中国中医药研究促进会仲景医学研究分会副会长,福建省第十、十一、十二届*协委员等。主编、副主编全国中医药高等院校《伤寒论》等教材7部,发表学术论文余篇,出版专著12部。完成了一批国家、省部级科研项目,获省部级以上科研成果奖6项,省级教学成果二等奖2项等。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